华中师范大学坚持经济资助与成才教育并举,推进学生资助工作全面发展

文章作者:  发布时间: 2010-06-18  浏览次数: 397

  华中师范大学坚持“经济资助和成才教育并举”的工作思路,高度重视学生资助工作,全面落实党和国家的资助政策,以建立健全学生资助体系为重点,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学生资助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努力构造全方位、全过程的服务型资助与育人模式,着力提高资助工作效果。两年来,学校共有15000多人次的学生获得各级各类奖助学金,奖助学金受益面已占全校学生(含免费师范生)的80%。所有奖助学金累计发放金额接近8000万元(含师范专业助学金)。2009年,学校被湖北省教育厅评为湖北省学生资助工作先进高校,学生工作部(处)被评为湖北省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基层单位。

  ——构建科学的学生资助体系,提高工作效能。一是改革困难学生认定方式,构建困难程度评价模型。学校对困难学生认定的标准、机构、程序等做了明确规定,积极探索“量化测评与民主评议”相结合的困难学生认定方法,建立了“本(专)科学生困难程度评价模型”。通过分析学生的家庭收入、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教育支出、家庭人口等近20项指标,初步确定学生的困难程度。这种指标化的管理方式,将客观条件与主观认定相结合,大幅提高了困难学生认定的准确性。二是建立助学贷款准入准出机制,确保应贷皆贷。学校加大与银行的合作,建立了严格的国家助学贷款准入与准出机制,100%满足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贷款需求。所有申请新贷的学生必须参加学生资助中心组织的贷款知识培训与测试,合格后才具有贷款资格,所有贷款的毕业生在离校之前必须签订完整的还款或展期协议。该机制有效提高了贷款质量,促进了贷款工作的良性发展。据统计,近两年学校为毕业生办理代偿的总金额达240多万元,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学生已占新贷总人数的24%。三是创立科学的奖助学金评审体系,多渠道吸收社会资助。学校建立了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和助学金相结合的资助体系,积极寻求与社会各界合作,拓宽奖助渠道,筹建爱心基金。目前已有社会奖助学金30余项。2009年社会资助的实际发放额度超过100万元。正在筹建中的华中师范大学爱心基金目前已到账本金230万元。同时学校还推出诚信贷学金,以借款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决实际经济困难,扩大了资助政策的受益面。

  ——大力开展宣传教育工作,让资助政策深入人心。一是建立长效机制,加强困难学生教育工作。学校有步骤地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形成了从学校到院系、从入学到毕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教育长效机制。从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诚实守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展励志教育、培养广大同学的感恩意识等三个方面,提炼出“诚信”、“成才”、“感恩”三个教育主题。二是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国家资助政策。将国家新资助政策请进大学课堂,以形势政策课的形式向学生全面解读;开通了资助专门网站“华大桂声资助网”,创办了资助专门刊物《学生工作•资助专刊》;开展国家助学金年度小结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深化了学生对国家新资助政策的认识。三是开展“百名教师访百家”活动,拓宽资助工作领域。学校自2009年起,利用寒暑假开展“百名教师访百家”的走访活动。100多位老师分别走访了湖北、四川、内蒙古、山东等十个省市的160多名学生家庭。此次活动得到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校长马敏、校党委副书记谢守成亲自参加,深入困难学生家庭,与学生和家长亲切交谈,全面细致地了解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认真听取家长对学校资助工作和学生发展的建议。走访活动是学校探索新形势下资助工作新途径的一次大胆尝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同志对此专门做了批示。

  将勤工助学与创业教育相结合,树立华师勤工品牌。一是成立学生勤工助学委员会。以“立足校园、回报社会、服务同学”为宗旨,组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展勤工助学和社会公益活动。二是将勤工助学与创业教育相结合。视勤工助学为初级目标,开拓立业为长期目标,培养人才为最终目标。对勤工委各部门实行“集中指导、独立经营、分开核算”的管理模式,使勤工委真正成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平台。三是大力打造勤工品牌。学校成立了勤工家教兼职中心,专门开拓校外勤工助学市场,着力打造“华师勤工”品牌,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栏目曾报道了学校勤工家教兼职中心的工作。

  及时开展专项资助活动,确保灾区困难学生健康成长。近年来,国家遭遇了南方雪灾、四川地震、西南部旱灾三次严重的自然灾害,学校积极关心来自灾区的困难学生,及时开展各类资助工作。一是高度重视,全面调查。重大灾害一发生,学校就启动重大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全面开展调查,详细了解来自灾区学生的家庭受灾和经济困难情况。二是落实政策,开展助学。据统计,学校共减免了130名重灾区学生的学费,为各类受灾学生发放专项补助30多万元。同时,学校采取特殊政策保证所有有意愿的受灾学生都能获得勤工助学岗位,都能贷款成功。对于受灾情况特别严重的学生,通过结对互助、调整助学金等方式给予长期资助。三是积极引导,加强宣传。学校动员各院(系)利用多种形式,切实加强对受灾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他们树立信心、稳定情绪,乐观地学习和生活,确保受灾学生思想生活平稳正常,维护了校园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