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与睢宁县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文章作者:  发布时间: 2010-08-28  浏览次数: 209

       8月11日下午,校党委书记徐放鸣、校长任平及相关部门和学院负责人应邀赴睢宁调研并洽谈合作。睢宁县委书记王天琦,县长王军,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贾宏芝,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赵李,副县长庄善忠、田传国、徐卫东,县政协副主席梁化学及睢宁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热情接待了徐书记一行。

       徐书记一行首先参观了作为睢宁县“六大园区”之一的临空产业园,随后来到星星家电科技有限公司在睢宁投资兴办的厂区,参观了公司陈列馆以及冷柜、冰箱的生产装配线,最后,徐书记一行参观了位于睢宁新老城区结合部的云河市民休闲广场。

       参观活动结束后,我校与睢宁县政府在县行政办公中心举行了合作座谈会。睢宁县委书记王天琦主持会议。与会双方首先观看了专题片《睢宁规矩》,随后,王天琦书记从交通优势、历史资源、地域优势、城市规划、工业布局等几方面入手,重点介绍了睢宁县近两年来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同时也提出了在产业布局、环境保护等方面面临的一些挑战和困惑。王天琦书记对我校长期以来对睢宁县发展所给予的关注和支持表示了衷心感谢,希望能借助徐师大文科见长、理工科发展迅速的优势,进一步开展全方位合作,睢宁县也将为徐师大参与县域建设发展提供各种有利条件。针对具体合作事项,王天琦书记提出了三点希望:希望进一步明确校县合作的专人和机构,希望探索校县合作的具体政策,希望双方进行全方位合作。

        随后,庄善忠副县长介绍了希望双方开展战略合作的四类项目。他希望双方在工业科技方面加强合作,以产学研结合、合作进行科技攻关、徐师大工作人员到县内开展科研活动、技术入股等方式,围绕睢宁县优势产业、支柱产业进行深入协作;希望双方在园区建设方面加强合作,为睢宁县现有六个园区的发展战略、规划布局、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等问题提供智力支持,推动技术升级;希望双方在高效农业方面加强合作,发挥高校科技带动作用,促进生产技术革新,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希望双方在教育文化方面加强合作,发挥高校的人才优势,以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的形式,对县内领导干部、技术人员、管理骨干进行全面培训,睢宁县也将在办学项目建设、学生实习就业等方面为徐师大提供全力支持。

       在详细了解了睢宁县发展情况后,任平校长介绍了我校的相关情况和开展合作的一些具体思路。任校长指出,睢宁县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建设工作成效显著,目前正处于一个大发展阶段的开端。睢宁县委、县政府所秉承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态度,也十分值得徐师大学习借鉴。随后,任校长介绍了我校当前发展情况。他说,徐师大作为苏北地区的第一所本科院校,目前已经形成了学科结构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大学的建设框架,未来还将进一步依托高水平的文理学科,大力发展应用性学科。任校长希望结合目前学校重点开展的几项工作,与睢宁县开展合作。双方可以在省级大学科技园(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建设和激光、物联网、氢能发电、生物制药等科技产业的研发方面开展合作,在睢宁县建立相关种植、养殖和推广中心;可以在学科综合改造,通过产业化带动相关学科发展和交叉融合方面开展合作,在物联网等产业项目中共同取得进展,推动产业转型。同时,学校未来发展还将进一步寻求国际化道路,进一步提高学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能力。任校长还就双方的合作项目谈了具体思路,将高效农业、工业、文化创意产业、教育等四个方面的合作项目一一予以对接。

        座谈会的最后,徐放鸣书记讲话。徐书记指出,长期以来,我校与睢宁县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也为“突破睢宁”战略所取得的成绩感到振奋。学校自去年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按照省委要求,将发挥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放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同时也更为注重文化引领作用的发挥。此次合作将双方的共建上升到了更为全面的新高度,希望双方扎实开展深度合作,形成推动对接的具体机制。相关工作可以从相对成熟的项目入手,逐步推进,首先在教育培训等方面开展,在新农村建设和高效农业发展方面、在开发区的规划方面分别以我校苏北三农研究中心、淮海发展研究院为平台进行积极探索。希望双方在新的平台上不断产出新的经验,实现县域经济发展的新跨越,也体现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水平。

        座谈会后,睢宁县县长王军、我校校长任平分别代表双方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赵李主持签约仪式。王天琦书记表示,将在此合作框架下,本着互利共赢的原则,引入徐师大的人才、智力优势,也使睢宁县的优势资源为师大所用,扎实做好共建工作,争取早日取得丰硕成果。徐放鸣书记表示,此次双方的合作将是徐师大扎根苏北、艰苦办学的一项新成果,也是服务社会、服务县域发展的新尝试。双方的共建工作从前期的项目合作阶段发展到现在的战略合作阶段,更需要通力合作、扎实推进、实现共赢。也希望借此次合作,使我校的师资队伍得到更多锻炼,学生得到更多实践机会,管理干部在抓落实、善操作、能创新等方面得到更多学习,不断提高执行力和工作水平。











(新纪元编辑:王锴庆)